重要

公告

欢迎光临搜星中国书画活动组委会官方网站,我们会竭诚为您服务!


经原文化部连续备案

中央电视台六年新闻报道

高端 正规 权威 规范 

搜星中国书画活动组委会介绍

       搜星中国全国书画展活动正式开始于2014年,是“搜星中国”全国活动组委会下属机构。借助“搜星中国”品牌与原书画活动的影响力,一经推出,便受到书画爱好者与名家名人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以“繁荣我国文学书画艺术活动、加快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促进艺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目的;以“推荐名家、促进交流、选拔新秀、产业发展”为宗旨开展活动,得到社会各届的好评。    

备案机构: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搜星中国组委会

                中学生频道(原CCTV中学生)美育视界栏目

承办单位:搜星中国书画活动组委会

                 北京文人书画院

协作单位:BTV《翩翩少年》栏目组

                新加坡艺人公会

                中国网·微视中国

媒体支持:中央电视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

                央视频

                 CCTV手机电视




名家故事—冯远:民族心灵图谱的绘画者

发表时间:2018/06/19 00:00:00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冯远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他在黄浦江边长大,北大荒的知青岁月成了他的创作源泉;他是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创作了《世纪智者》《屈原与楚辞》等著名画作;他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笔墨苍涩遒劲,力求传达出宏大精神的写照……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著名画家冯远。

    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 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世纪智者》《屈原与楚辞》等。

  磨难成为我绘画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我从小在美丽的黄浦江边长大,江南温润的气候浸润了我的血液和性格。初中时,我就特别喜欢画画,觉得那是最有乐趣的事情。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我们兄妹五人因为父亲的成分问题,没法上学,陪伴我们的只有画画。上世纪60年代,小人书非常受欢迎,于是我们兄妹几个就常常根据一本小说的情节,编画成一组连环图画。艰难岁月在那些小小白纸间变得丰富多彩。也是那段时间的练习,训练了我的创作能力。


  1969年初春,我跟随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来到了黑龙江查哈阳农场,开始了“上山下乡”的日子。在农场里,我少言寡语,一边认真工作,一边读着我喜欢的书,蜿蜒流过的诺敏河成了这段岁月的全部见证。读杂书、听广播成了我的最大乐趣,透过昏黄的灯光,我仿佛能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看到了无数种想象中的人生。


  偶然一次机会,我看到《兵团战士报》《黑龙江日报》上面配的插图,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他们投了稿。半个月后,黑龙江日报的同志打电话到连队,向指导员了解我的情况。指导员找到我:“冯远你干了什么好事?人家来查你了。”我不知所措地回答:“没有做什么坏事啊。”“你有没有给黑龙江日报寄稿件?”我说:“那有”。指导员笑笑说:“那挺好的一件事情,你干吗不说呢?”那天,我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围起来,高高地抛向空中。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绘画带给我的尊严,也仿佛看见了未来的一束希望之光。


  于是我重新拿起画笔,开始画起田间地头劳作的战友。在昏暗摇曳烛灯下创作的组画、插图,成为我美术创作的最初阶段。闲暇之余,我参加了团部、师部、黑龙江省、沈阳军区举办的美术创作学习班。由连环画入门的我,惊讶地发现绘画原来还有这么多种类。我开始到处求借画册,拼命临摹。


  除了拼命学习,别无他法


  1975年的一天,我在沈阳军区结识的宋雨桂学长来到我的连队探望我。走进呼呼漏风的低矮土屋,他坐在简陋破旧的土炕上,对我说:“冯远,你画得不错,怎么还在农村?”当时的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宋雨桂回到沈阳后,向自己所在的辽宁省文艺创作办公室提出要招录我。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两年后,招工指标下来了。1977年初夏,25岁的我坐着嘎斯69吉普车,离开了生活8年的地方。连队很多战友都赶来送行,握手惜别,我也将他们的深情厚谊牢记心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19世纪法国农村风情画展上,我认识了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方增先。一天,我带着我的作品敲开了方老师的家门。方老师看过我的作品后,建议我通过考学进入大学深造,但那时我已经26岁,超过了本科报考的最大年龄25岁,方老师让我试着直接报考研究生。其实,我当时连研究生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但我知道那是一个比本科还要高一等级的学习过程,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通过认真的复习,我通过了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的招生考试。至今我都记得我的学生证号是78001,我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浙江美术学院第一届中国画系研究生的一号学生。


  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我开足了马力,拼命学习。宿舍、教室、食堂成了我“三点一线”的生活。因为我知道机会来之不易,除了拼命,别无他法。我害怕别人说我专业不行,是因为靠着方老师的关系招进学校的。


  心要像北大荒一样辽阔


  北大荒安静作画的知青,成为了倔强苦读的学生,我知道所有的储备都在等待爆发的那一刻。1980年,我的毕业作品《秦隶筑城图》在全国青年美术展上获奖。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很感谢8年知青生活,是它让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进取,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是北大荒这片土地造就了我,如果没有它,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我。


  有的知青回忆起当年的生活会用痛苦、艰难来形容,但我觉得个人的际遇就像泥石流中的一块石头一样,都是强大生命洪流的组成部分。这8年生活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社会的进步也是由一个个普通人创造。所以我要把我的作品更加聚焦普通人,用我学来的本领去表现底层劳动人民。作为一名从事绘画艺术的人,要懂得深入生活,要懂得热爱人民,要身入、心入、情入,内心要像北大荒一样辽阔,这样你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创作之于画家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每一次创作都是真我的表达,每一次下笔都是与自己的真实对话。这些年,我画了很多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作品,比如反应西藏百姓生活的一批肖像画,像《远山》等这样以农民形象为主体的作品。因为在生活中,他们激励了我、感动了我,使我产生了一种想表现他们的愿望。


  做民族心灵图谱的绘画者


  艺术家有责任把国家的、民族的历史通过绘画形式创作出来,让将来的孩子们和世界各国朋友看到我们民族的心灵图谱。所以,每完成一幅画,我心中就像偿清了一笔良心账,感到一种重负减轻的愉悦。每幅画作不再只是小我的人生体验、趣味追求,而是对于宏大理想境界的追寻和对美的礼拜。


  2016年11月20日,由我策划组织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我做这件事情目的就是希望广大美术家能够共同为中华民族创造一部可视的图像历史。


  记得刚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在北大荒下乡时的老朋友宋雨桂就跟我表示,他要画黄河。但我不知道的是,当时他已经病了,在画到黄河六稿时,基本上是垫着枕头跪在地上完成的。2017年5月5日,宋雨桂因病在沈阳离世。生前别人曾评价《黄河雄姿》是宋雨桂在用生命创作。他回答道:“我为什么要玩命呢?是民族大义在支撑我。”


  我画历史,意在为民族立碑;我作文字,是觉出了书法抽象结构美与绘画源出同一律。大化流衍,沧海一粟,绘艺无涯,窥其堂奥需倾一生心力。我当努力读书,广游博涉,攀缘高山,进取不辍。

(中国文明网记者李雪芹根据访谈整理)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合作加盟     人员招聘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搜星中国书画活动组委会员,活动内容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人物照片、书画作品未经允可,严禁私自使用(作者本人使用除外)。

   || 投诉与建议 ||  联系电话:18401590199

京ICP备202101284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45号 

运营管理:北京文人书画院


    
搜星中国书画活动微信公众号               搜星中国书画活动客服微信